Lady格调 2018-04-24 00:20:25
▲有格调的人都关注了
有品位,有内涵,做一个智慧的女子;不空洞,不浮躁,做一个丰盈的女子,即使生命枯竭,亦在优雅中变老。和格主一起,做有格调的lady。
16年周涛走了,18年朱军和董卿也离开了春晚舞台。
尽管每年总有人嚷嚷“不想看那些老面孔”,但年年陪在身边的人不在了,才觉得怅然若失。
主持人名单公布不久后,董卿通过官方微博留下了一段话:
时间和精力有限,专注于想做的节目,会失去一些东西,就像过去13年主持春晚,没办法回家过年一样。
良宵未尽似此星辰......春晚是一份荣誉,这个舞台永远值得尊重。新春吉祥,平安健康。
最打动我的一句话是:“春日迟,卉木萋、言有尽、意无穷,撕掉标签,也不再计数。”
这一句来自《诗经.小雅》:春日迟迟,卉木萋萋。仓庚喈喈,采繁祁祁。它表示董卿很期待未来的生活,无论是停下来休息或是重新开始,一切都很美好。
上则盛世,下则团圆。
仔细算算,她确实已经有十三个年头没有和家人一起过年了。
2005年第一次主持
2005年,21位聋哑女孩表演的舞蹈《千手观音》惊艳绝伦,《老鼠爱大米》从大街小巷红到了春晚舞台。
也是在这一年,董卿从倪萍的手中接下主持棒,在13年葳蕤时光的雕琢下,一路成长为央视当家花旦。
在这一年的春晚彩排前,董卿意外地接到了春晚总导演朗昆的电话,邀请她担当春晚的主持人。
当时的他正在家里打扫卫生,为新年做准备,接到朗昆的电话,她高兴得握着拖把在屋子里直转圈圈。
可是高兴之余,担忧和压力不免涌了上来。
因为没有经验,她压根连哪里能定制到春晚的礼服都不知道。后来四处拜托朋友,才在一家裁缝店匆匆忙忙凑齐了上台的几套礼服。
那一天是她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,就像是一个刚进学校的孩童一般,对什么都好奇,也对什么都紧张。
然而终于当所有的这一切要结束的时候,她随口问了几位同事晚会结束以后要做什么。
朱军说“我家有一帮朋友等着我。”
周涛说“我爸妈在家等我呢。”
李咏说“我跟我媳妇已经买好了去度假的机票了。”
舞台落幕,宴席散去。有人欢喜,有人却开始害怕和恐惧。
董卿说:“我怕结束了之后,我一个人不知道该干什么。”不是她没有地方可去,只是于她而言,北京的那个出租屋不是“家”。
她的家,在1200多公里之外的上海。而现在回到出租屋,一袋速冻饺子,一双碗筷,就是属于她一个人的大年三十。
那几年董卿还不是“一姐”,顶多算得上“拼命三娘”,在两年的工作中主持了大大小小130多场晚会和文娱节目。
2004年,在“青歌赛”主持的表现得到了领导的认可,彩排从下午4点开始,到晚上10点直播才结束,刚下直播,她又要马不停蹄地赶到会议室和老师核对接下来的考题。
等到工作完回到出租屋,已经是凌晨3点,但打着哈欠也得继续背完第二天的台词。
董卿能够吃得下苦,也和她自小的家教有关系。
家里人觉得,女孩子要多读书,少花心思在打扮上,肚子没墨水再漂亮也是张皮囊。连吃饭时间也不能放松,总是严厉地指出她的不足。
家庭条件良好的她,15岁却要勤工俭学,餐厅洗碗酒店清洁工,再苦再累的活她都干过。多年后她才明白父亲,自己的自强独立与自律克制源于父亲的严格。
董卿说,工作很累,她也有过委屈,但从没想过放弃。
她始终把倪萍的一句话记在心上:“就像是一名战士,如果你的将领永远让你在最重要的前线站着,你的责任有多重,你自己知道。”
2008年 第一次失误
2008年,是董卿第4次站上春晚舞台。而那时候,她也从4年前新手主持人成长为了央视的当家花旦。
但也是在这一年,她却在春晚现场留下了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大口误。
在介绍相声《新五官争功》表演者马季的儿子马东的时候,脱口而出“马先生的儿子马季”。
下了台后,高压之下,她也丝毫没有察觉自己刚才说错了。一旁的朱军怕影响她情绪,瞒着没有说。
可鬼使神差似的,董卿趁着空隙看了一眼自己的手机,读到朋友发来的安慰短信,她立刻懵了。
但场外、镜头外是几十亿华人对这场晚会的期待。
能哭吗?能,但不是现在。春晚结束后,整个节目组的演员、工作人员都赶去吃庆功宴,唯独董卿没有参加。
她一个人回到家,闷在被子里安静地睡下了。第二天一睁眼,眼泪就不由自主地从眼角淌到枕头上。
后来作客《文化访谈录》时,董卿面对着马东说,事情发生之后,她的第一反应是自责和感伤,两天都没敢上网;第二是感动,谢谢观众的理解和宽容;
最后是感悟,感悟到一年上百台节目的高压之下,人得自个儿学会“相对放松”。
以前的她,一心拼命工作,把自己活成了拼命三娘;如今的她,知道该在恰当的时候松一松紧绷的弦。
2014年的春晚过后,董卿放下了手头的工作赴美国进修。
一时无法适应没有节目填满生活的日子,董卿常常一个人在书房发呆。而与此同时,学业与生活的压力也让她疲于应对。
接受《南方周末》采访时她说:“真正的困难是,你要经受得住所有落差,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学习如何变得强大。”
但等到15年春晚的大幕拉开,观众还是看到了这张久违了又熟悉的面孔,她拱手握着话筒一如既往地和大家拜年。
除了这些,董卿也曾备受争议。
2009年,董卿与刘谦合作表演了魔术“戒指进鸡蛋”。网友们纷纷指认刘谦魔术穿帮,董卿也被扣上了“托儿”的帽子。
董卿在接受采访时,只解释了一句话:作为主持人,就是要把最好的节目效果呈现给观众,只要观众喜欢,我愿意做这种托儿。印象里,那是她少有的言辞犀利。
2017年,成功转型
2016年到2017年,也是董卿职业人生的一个转折点。在这一年,她完成了从“主持人”到“评论人”再到“制作人”的全方位转型。
不仅在央视综艺舞台上担任过导师、评委、嘉宾,还首次担纲节目制作人——一档《朗读者》,以央视新的节目标杆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。
节目模式、制作公司、播出平台、人员安排全由她负责。不喜欢求人的董卿,常常把自己推到绝望的边缘。可新的一天开始了,工作还是要继续推进。
煎熬过后,迎来的是口碑、收视率双丰收的精品。
在最近的一次电视采访中,董卿在讲述筹备《朗读者》这一路走来的艰辛的时候,她引用了科幻作家阿瑟·克拉克的墓志铭:
我永远都没有长大,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。
不管是有所准备,还是随手拈来,这句话在她说完之后确实让人眼前一亮。
还有那一档《诗词大会》,董卿始终以文学之名叩问生命,信手拈来的诗词歌赋,脱口而出的名人典故,甚至她的一颦一笑都像是一幅别致的风景画,美的清新隽永,美得沁人心脾。
她让我们女人真正明白,腹有诗书气自华 的道理。
她在电视上光鲜亮丽,在节目录制时却又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的苦。
在录制《诗词大会》时,董卿要穿着高跟鞋站上5——10个小时。
在第四场比赛时发生意外,她一个不注意从台子上摔了下来,膝盖正磕在了铁架上,后来才知道磕到了髌骨。
她疼的说不出话,一时间根本站不起来,当大家要立即将她送医院时。她拒绝了。
硬是要把最后一段话录完,执行导演就去小卖部买了几根冰棍,拿透明胶带绑在她膝盖上,让她录完。
2017年春晚开场不久,董卿上了热搜,关键词是“口红”。主持功力外,“带货”体质未尝不是观众的另一种认可。
前不久在《挑战不可能》的舞台上,节目组有心地将董卿13年来,主持春晚的照片整理到了一起,设置了一场记忆挑战。
挑战到后半程,董卿看着台上的24张照片动容地说:“其实已经不是为了挑战了,是为了回忆。”
记得,她曾在《艺术人生》递纸条给倪萍:“台上万众瞩目,台下寂寞无助,曾经鼎盛一时,总有落幕的一天,怎样平衡和面对?”
倪萍说:“当你回到我这个年龄,和我现在这个状态的时侯,你一定会特别觉得,生命特别值得。”
如今董卿觉得退出春晚舞台,并不能说她光环不在。
这一切只意味着,当一个人已经成为一种时代,一种形式,甚至是一个节日的象征的时候,她已经不需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了。
正如她所说“一个聪明的人不仅仅知道,他什么时候上场,还要知道他什么时候可以离开。离开的时间,决定着是你看大家的背影,还是大家看你的背影。”
所以董卿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,在如今40+的年龄,她开启了另一种工作状态,那是一个我们并不熟悉的、春晚之外的董卿。
仔细算算,董卿确实已经有13年没有和家人一起过年了。我们霸占了她这些年,也是时候让她回家了。
(编辑助理 :Joean)
Lady格调出品
— END —
腹有诗书气自华,女有珍珠是优雅。
珍珠项链如何挑选?
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