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公卫WebService 2020-11-02 09:05:54
白大褂,我们徐医的宝宝们
是人人都有。
而白大褂的背后你又知道多少呢?
今天小公卫就给大家带来了
有关白大褂的科普小讲堂。
发展历史
在现代医疗出现以前,医生还不知道白大褂为何物,以穿戴便服居多。例如,欧洲中世纪的医护人员一般穿着宗教色彩浓厚的深色长袍;而中国古代医师也都是宽衣博带。
18世纪末的欧洲,随着宗教势力日渐式微。欧洲大陆的医师们纷纷脱掉教会缁衣,开始换上黑色燕尾服,并佩戴一顶高高的礼帽。
19世纪中叶,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路易斯·巴斯德(Louis Pasteur)基于一系列研究,提出微生物感染是引起人类和动物的疾病起因。为此,李斯特开始对他的病房进行改革,在手术中,他们需要换上干净洁白的衣服作为手术服[5]——这便是现代白大褂的雏形。
19世纪末医生着装从黑色礼服向白大褂的演变,正是现代医疗逐步发展与完善的结果。
使用须知
一、在规定场所穿着白大褂,如实验室等,这可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;
二、在食堂等地方不可穿着白大褂,白大褂很容易带上实验中的细菌等,所以经常看到有小伙伴在表白墙上吐槽有同学在食堂穿白大褂,所以为了防止误会的出现,大家尽量不在食堂等场所穿着白大褂哦;
三、白大褂清洗时一定要注意,最脏的是领口、袖口,所以要预处理,这样会节省主洗时间;开始主洗后,采用低水位,以40℃—60℃洗涤20分钟后在高温洗涤,之后逐步降温。最后要在太阳下暴晒,确保清洗干净。
背后内涵
白大褂之所以叫“白大褂”是因为在英语中的“公正” candor,来自于拉丁语中的“白色” candidus。
无论是中世纪艺术作品中希腊诸神所穿戴的白色亚麻袍,还是古罗马议员所着的白色托加长袍,都反映出他们对白色的敬意。
正出于此,选择“白”大褂最能体现医生“救死扶伤”的洁白与纯真精神。
新的争议
本来算是应运而生的白大褂在现代医疗中却惹出了争议。
有研究发现白大褂容易引起患者的焦虑,并会相应提升他们的血压水平,这种现象又被称为“白大褂综合征”(white-coat hypertension)。
因此,为了安抚害怕医院的儿童,儿科医师通常穿着令孩子感到温暖的颜色;而有的精神科医生索性不穿工作服了,以便服示人。因为心理/精神病症没有细菌感染的困扰,穿着便服也能有效拉近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。
经过小编的讲解,
大家有没有对白大褂有
一种新的认识呢,
对于上面小编提到的东西,
大家可一定要记住哦,
不然引发了误会,
不仅让别人感到不适,
自己也很容易被伤害到,
所以大家可以给小编一个赞吗(☆w☆)
(ps:如果还有什么重要注意事项被小编遗漏,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继续补充哦~)
往期精彩回顾
让人耳朵怀孕的《声临其境》,你“听”过吗
考证不易,且过且珍惜!
编辑 | 衡叶
图片 | 网络
来源 | 晨间协奏曲工作室
公共卫生学院学生会新闻中心 出品